「10歲已開始照顧家人,早已習慣了」惠儀說。她在家中排行最大,小時候照顧四個弟妹,煮飯、打理家務一手包辦,更笑說,年輕時拍拖,必定先做完家務才去約會。結婚後生了一對仔女,就做了全職媽媽,經常獨自揹着一個,再推着嬰兒車四處去,雖然很累,也依然安排很多不同的戶外活動給他們,希望子女可以快樂和健康地成長。
她說即使沒有丈夫協助,自己一個人亦不覺得辛苦,「我很獨立,喜歡來去自如,不用老公接」,她知道丈夫工作繁忙,自己必須獨自處理很多事情。
她今年64歲,小時候因為很早就出社會工作,沒有機會讀中學,後來報讀了夜校,下班後晚上7點匆忙趕往上課。年輕時努力工作,亦是為了弟妹,妹妹成績不錯,但家裏沒有錢供她讀大學,惠儀便決定供她讀,所有書簿費、校服等都由她一手包辦,「父母不讓她讀,都是我們爭取的!」她不忍心看着有讀書天賦的妹妹輟學,堅持讓她升學。
她的前半生,都為家人奔波。姪兒和弟弟爭執,她亦居中調解,勸二人暫時分開,「起碼令他們的關係不再僵化下去!」她會為雙方提出建議,花盡心思,其實也只想家人開心。經常處理親人的情緒和生活需求,她從未覺得累,雖然留給自己的時間已不多,但她依然覺得很快樂,「照顧家人也是很開心的,證明了自己身體還有能力,才可照顧別人」。
惠儀覺得,能夠照顧家人是一種福氣,而忙裏偷閒時,她便會學習不同的手藝,充實生活,但大前題是,必須先照顧好家人,才到自己。時間彷彿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她仍是40年前那個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少女。
子女長大後,她開始學習不同的手藝,後來更成為了導師,一周五天教班,有時還會做義工,採訪老人、做行政工作,認識婦女協會中心轉眼已有20年,「做義工好開心,但教班還是要自己慢慢摸索,不斷改進」。她教摺紙、卷紙花,新年、復活節開班非常受歡迎,教其他婦女做新年佈置,非常又有氣氛。
其實她從十多歲開始已很喜歡做手藝,除了上課學習,她近年更經常看youtube學不同的紙作手藝,再自己創作出方便現場教學的作品,例如用膠飲管紥一隻糭,目的是宣傳「走塑」,希望大家把家中剩下的膠飲管「升級再造」成不同的手藝,「自已學識開心,教人更開心!」看見學員會自己創作,紥出不同的顏色和形態,最後班上所有人也學懂了,她覺得教班非常有成功感。
兒子看見她經常四出教班,問她會否覺得悶,她卻一點也不覺悶,因為每一班的學生都有不同背景和故事,「每次見不同的人,可以跟她們聊天反而很開心呢!」教班之餘,惠儀亦有在婦女中心協會上課,學習做家務助理和陪診,更會自己到圖書館看書或上網看片段進修。學習的過程讓她感到安心,學習新技能更是一個減壓的過程,為家人辛勞了大半輩子,她覺得,是時候為自己尋找快樂和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了。
文圖/Shir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