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言論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協會言論及意見書,以及所參與的聯席之意見書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有一種堅持叫性別公義|展翅飛翔的媽媽們--母職與重返職場的困境與嘗試

「每一區都有婦女,但並不是每一區都有工作適合婦女。」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教育幹事熊婉婷女士用簡單一句話道出現今香港婦女就業實況。

 

香港及全球婦女就業率一直比男性低,但並非她們自願放棄就職機會。按香港女性統計數字2021年的統計數字顯示[1],全港有60多萬女性是全職的家庭照顧者,而每十位全職料理家務者中,最少有九名都是女性,家務勞動的煩重及家庭崗位的定型使婦女難以抽身投入職場。初為人母的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高級教育幹事楊海燕女士表示身同感受,「婦女就業的問題涉及家庭崗位的局限,假如媽媽出去工作,哪麼由誰來照顧小朋友?」

 

婦女大多數受制於傳統家庭觀念而擔當「全職照顧者」,被迫離開職場,在家中照顧老幼。但不少婦女一直有求職之心,卻未能到能配合照顧家庭需要及工作的就業機會,或是在求職的過程中遭到家人的阻止。她續分享曾經在「婦女就業計劃」中遇過經計劃找到工作的婦女,因為丈夫一句「你搞掂個女先啦,唔好咁快諗返工」,而放棄了工作機會。在傳統的性別分工下,生育後留在家裡照顧子女的多數為女性,不同行業的女性都在沒有選擇下留在家裡成為全職照顧者。對照顧者而言,能平衡家庭及職場的工作或工種是最佳選擇,創造婦女友善的工作環境,是企業對婦女最好的支援。何謂「婦女友善的工作環境」?主要元素有三:工時彈性及提供在職培訓、社會上需要配備託兒服務以及母乳哺育友善工作環境。楊海燕女士表示:「基於性別家庭分工,老闆可能一開始就不會聘請有小朋友的婦女,或者只會提供兼職職位。」

 

女性事業之路不止步於生孩子的那一刻

根據聯合國婦女事務委員會於2010年3月發佈的「婦女權利的原則(WEPs)」,其原則為促進性別平等及女性賦權,內容指導企業如何在工作場所、市場及於社區中賦予婦女權利,在創造婦女友善的工作環境時通過培訓、教育及職業發展,賦予她們經濟自主的權利,並不受制於他人。

 

從參與者分享中得知婦女的情況;大部份婦女既想接觸職場,但又要照顧家庭,而且選擇工作也具一定條件。若然工作需要婦女跨區或工時較長,她們便會放棄。熊婉婷女士也補充道:就算只是由上水到大埔的工作,婦女亦難以考慮,因為跨區對他們來說負擔太大。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婦女中心)於2019年得到香港公益金的支持,開展「共建婦女職場新動力」(別稱「友職可尋」)的計劃,以一條龍式的培訓就業階梯,配合婦女友善的措施,以針對基層婦女就業的問題。計劃分為三個層面:

 

個人發展:託兒、學前遊戲小組相關課程
社會上許多工種都需要有相關的知識,婦女在母職上的照顧經驗很多,往往卻因為缺少證書就做不到相關工作,婦女中心提供相關課程培訓及實習,畢業後會優先聘請學會成為褓母姨姨,是一個一站式的試驗平台。

 

就業前的裝備:夢想試身室
所謂的「試身室」,就是會幫助參加者在衣着和妝容上,打扮成自己理想職業的樣子,並會拍攝一系列的相片,當作是夢想的啟航點從而鼓勵他們勇於追尋夢想。聆聽婦女們成為母親之前的事業和夢想,並與之計劃小朋友長大後她們自身的事業發展方向。

 

婦女友善招聘會
在招聘會上提供暫託區,連結鼓勵彈性上班時間工作、彈性的工種,讓婦女發揮她們的能力。

 

婦女中心向企業倡議設立「媽媽更」,意即在她們的孩子上課其間上班,此政策不但令婦女能夠擁有創造經濟的能力,又可以擁有時間去照顧其家庭,一舉兩得。其中連鎖餐廳——大快活——推行並實踐「媽媽更」超過三年,而清潔公司兆恆清潔服務有限公司更推行逾六年。大快活快餐有限公司顧客服務及業務發展總經理鄺仲斌先生表示,在推行媽媽更時前期的籌備工作有一定困難,但只要願意開放思維及溝通,就能成就此事;而兆恆清潔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雪華女士則表示希望全職同事諒解「媽媽更」的兼職員工。

 

「媽媽更」的推行婦女也有自主經濟,從工作尋找到自己,就如「社區媽媽」暨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活動工作員葉小琼所說的:「婦女不止於事業及家庭的階段,之後還路可以闖的。」

 

禮物的美學--女性的壓抑與解放

理查•萊亞德在快樂經濟學(2006)中曾經提到過影響快樂的七大因素,除了家庭外,其餘的六個因素有財務狀況、工作、社群及朋友、個人自由、健康及個人價值觀。婦女的工作參與符合快樂經濟,能從工作中改善家庭關係及其財務狀況;亦因在友善工作環境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及社群歸屬感,在工作得到一些個人自由不只留在家庭照顧各成員,更可以在職場上展翅。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服務發展委員會委員鄭淑貞女士(Dora)以禮物的美學去形容女性的壓抑與解放,並感激婦女的奉獻。從1999年開始,23年間社會經歷大大小小事件,舊區急速重建、舊有的社區網路被破壞,地區經濟萎縮的情況下,如何能在地實踐文化承傳與綠色生活成為了Dora及其同行者自我叩問的題目,以可持續生計框架建立生態家園,無論是引入社區貨幣、種田農地、舉辦墟市、城鄉協作推動食農合一等等的計劃,都是在建立多樣性的社區,以及為個人充權的過程。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也以社會企業的形式,利用「行路返工」、「姊妹更」等本區就業和彈性工時的概念推動婦女再工作,讓她們得以重新投入職場展現自我,以下是其中三家婦女中心旗下社企的營運模式:

 

愛•耆跡

「愛•耆跡」是一間為長者提供綜合家居服務,包括護理服務、陪診服務及家居清潔服務的社會企業。「愛•耆跡」為婦女提供就業機會,而且所聘請的婦女都具有專業資格及完成證書課程,只是欠缺實習機會,而「愛•耆跡」便提供一個機會讓婦女能循序漸進地增強自己自信心。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教育幹事張婷娟女士表示百分之五十的婦女都選擇長者陪診服務的工作,因為擁有彈性時間表及較短的工時(普遍為1至2小時)。同時亦會提供護理服務就業機會,唯對婦女的要求較高,需進行一連串的訓練;家居清潔服務則是讓婦女為長者的家居及安老院舍提供清潔服務。

 

姊妹工房

「姊妹工房」以製造、售賣手工藝、手作護膚品及工作坊為主要業務。其製成品將會放於市集及禮品店中售賣以賺取利潤。「姊妹工房」的產品分為四大類:環保及天然手作、花藝品、護膚化妝、傳統文化。此四大分類讓有不同興趣的婦女可按照自己的意願製作不同手工藝品,重拾生活的熱情。「姊妹工房」也加入一些培訓,提升婦女能成為手工藝導師,在舉行工作坊能順利教導學員完成作品。順帶一提,「姊妹工房」的王牌產品是天然原味蜂蠟潤唇膏。

 

好時光

「好時光」是一所提供傳統婚嫁、大妗服務給派對服務的社會企業,歡迎有志於這範疇上發展的婦女在「好時光」實習。「好時光」也有一系列培訓階梯,培訓婦女成為大妗姐,一展所長。

 

此三間社會企業的宗旨一致,讓婦女能平衡家庭及發展事業,重新投入職場之餘又能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在經濟上賺取收入。在重投職場時,婦女未免會遇上不同困難,所以此三間社會企業都會安排二人一組工作,讓婦女們互相學習互相支持。再加上,三間社企都會有「大師姐」進駐,以分享經驗及陪同初入職的婦女一同工作,使她們在復職路上不感孤單。在婦女中心之內,她們會以姊妹相稱,加強連結感覺。

 

區區有媽媽,區區有工開

當香港正在推行創造婦女友善工作環境時,台灣的婦女友善工作環境也相對前衛。在台灣設立分部的帝亞吉歐(Diageo)關注女性的能力,並早於2018年與勵馨基金會(當地社會福利事業,以預防及消弭性侵害、性剥削、家庭暴力對婦女與兒少的傷害及創造性別平權的友善環境。)為前線業務工作女性訂製Women Empowerment訓練課程,認識性別友善的重要性及提升職場的溝通,便可以創造良性工作環境。2020年的台灣有67.8萬人申請留職停薪的津貼,當中八成三為女性為申請人,可見性別分工的刻板印象讓女性需「自然地」擔當照顧家庭的角色。帝亞吉歐便設立了6個月的父母育嬰假,以保障女性及其家庭的權益。而這樣看似一個小小的政策,足以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女性的角色不只側重於家庭。

 

雖然香港的職場環境在短時間內有如此的大躍進並不容易,但我們仍然展望有更多企業能夠參與創造婦女友善的工作環境,婦女的能力不只限於照顧家庭,她們也擁有着無限可能。在發展婦女友善工作環境的同時,也要知道她們的興趣及家庭分配的時間,祈望做到每區都有婦女,每區都有合適的工作。

 

文/洪曉嫻、譚慧盈

備註

[1] https://aaf.org.hk/2022/02/22/照顧者數字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