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言論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協會言論及意見書,以及所參與的聯席之意見書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伴侶不絆侶|【女性壓力與釋放】受傳統期望綑綁 婦女易因家事出現情緒困擾

有人認為,女性比較感性,所以比較容易情緒低落。真的嗎?

 

也有女性認為自己無做好本份,做得未夠好,從而產生內疚感,所以經常不開心。

 

香港女性容易情緒低落、甚至抑鬱,可能你對此不會陌生,不過,為何會這樣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2018年研究有兩大發現:

一、女性比男性較多在健康、家庭及感情上出現壓力事件

這與筆者接觸婦女求助者的經驗不謀而合,根據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婦女求助熱線一年間超過四千宗來電,超過五成婦女面對婚姻及同居關係困擾,兩成多來電者表示面對家庭關係困難。另外,本會於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進行了「兒童照顧者與精神健康調查」,受訪對象為育有十二歲以下的兒童照顧者。在443份有效問卷中,發現近六成(57%)的兒童照顧者的精神健康受抑鬱情緒困擾,當中七成(70%)情況較為嚴重,顯示可能患上抑鬱症。數據顯示她們照顧擔子十分沉重。

 

為甚麼以上壓力事件會令婦女有情緒困擾呢?是否因為女性比較感性而致較容易情緒低落呢?筆者認為是因為中國傳統都期望女性擔任家庭照顧者角色,而不少婦女從小都受這思想影響,潛移默化地迎合社會加諸在其身上的期望,久而久之,她們會習慣了服從、依賴和被動,傾向將個人的需要擱置一旁,以照顧好家人為其首要任務。相反,男性主外工作,對家庭事務都傾向不理會,令女性在照顧家庭上常處於孤軍作戰的狀態。

 

筆者的經驗看到,當女性被指責未有處理好家庭事務時,不少女性會內化社會對不同性別的期望,怪責自己表現不理想,還要常常調整對自己的期望和需要,以適應角色的要求。久而久之,有些女性會感到長期不被欣賞,懷疑自己的能力,自我形像低落;有些女性無視自己的需要及發展,長期令自己處於心靈乾涸狀態,容易陷入委屈、無奈、抑鬱和焦慮。這時候身心病也容易出現,失眠、痛症、心悸等問題出現,同時她們也擔心自己终有一天身體無力支撐自己好好照顧家人。當女性長期處於以上心理威脅,難怪據本會去年輔導的個案中,有超過兩成婦女有自殺傾向,情況讓人憂慮!

 

二、女性越不滿意自己的生活,就越有可能隱藏自己的精神狀況

這可能基於婦女對精神健康的知識不足,認為精神病有負面標籤,導致婦女諱疾忌醫。其實,婦女因生活壓力事件導致情緒困擾,常有失眠、無記性、易哭、焦慮等情況,甚至患上情緒病或精神病。

 

只要向專業醫生及社工尋求幫助,及早尋求治療和心理諮詢,認清楚傳統性別角色如何影響自己,便有轉機。不盲目被性別定型角色限制自己,要多給自己空間了解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期望。然後,我們就自然有智慧想到有效的方法去堅守自己的信念,不再忽視自己,不需強求扮演社會要求特定的角色。我們其實可以坦誠地面對自己,表裡如一,銘記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而且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做一個真實、自由的自己,其實不是想像中難,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給機會予自己去突破自己。壓力與釋放,只是一念之差。當然,更重要是持續共建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才是女性精神健康治本之道。

 

刊登於親子王國專欄|伴侶不絆侶.2019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