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新聞稿及事件回應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照顧照顧者平台|照顧者⽉ 2024 |照顧者的⽣計與⽣活:社會參與無我份?!

「照顧照顧者平台」(下稱平台) 由近 20 個社福機構和⺠間團體組成,旨在協⼒倡導跨界別照顧者的需要 。 ⾃平台2019 年起,每年10⽉舉辦「照顧者⽉」活動,希望藉此引起⼤眾及局⽅關注照顧者需要及倡議照顧者政策。政府於2023 年9⽉25⽇舉⾏了「齊撐照顧者⾏動」起動禮,提出4 項措施⽀援照顧者,包括推出⽀援熱線182183、資訊網站、強化暫託服務,以及照顧者津貼增⾄3000 元。此外,為 答謝照顧者的付出,會向長者及殘疾⼈⼠照顧者派發1 萬張海洋公園入場⾨票。⼀年過去,照顧照顧者平台想藉此了解照顧者們對政府就照顧者的措施及政策的看法,平台在9⽉25⽇⾄11⽉15⽇進⾏《照顧者們對「齊撐照顧者⾏動」的看法問卷》,共收集到427 份有效問卷,旨在了解照顧者們認為⾏動能否有效地回應照顧者們的需要,故想透過此問卷收集照顧者的意⾒,整理成資料,冀望能與有關部⾨傳達意⾒及提出改善建議。

 

在受訪者當中,近六成⼋受訪者從沒有聽過政府推出針對照顧者需要的新措施。近九成⼈從沒有使⽤過這些新措施。全部受訪者認為新措施並未能有效處理照顧者的需要,平均評分為2分 — 無效用。全部照顧者對於新措施亦是不滿意,平均評分為1.9分 — 不滿意。近五成⼈認為政府現時就針對照顧者需要提供的⽀援是非常不⾜夠及不足夠。可⾒「齊撐照顧者⾏動」在有效性及透明度都是非常不足。

 

有街坊貓貓分享,從前是⼀位全職教師,因照顧精神病患的母親而受到職場上的歧視和欺凌,被管理層加⼯作量,加上為了能有時間陪媽媽覆診,無奈地辭去原先全職⼯作。母親患精神病至今約30 年,其主要病徵是罪疚感一而產生的自殘和自殺念頭,如企圖跳樓、在精神病院內吊頸、伸頭浸入注滿水的馬桶中等,但從來沒有傷害人。精神科主診醫⽣主張分配母親到普通老⼈院入住,貓貓認為普通老人院難以處理媽媽這類有⾃殺傾向的精神科長者病人,因為老人院職員沒有接受過任何精神科訓練。 此外,貓貓母親入住的老人院雖然有院車,卻没有提供院車服務給住宿部長者,需要照顧者去預約復康會易達巴⼠ , ⽽易達巴⼠全新界只得兩架 , ⽽且必須在下午五點前上到⾞回程 。 現時全港只有⼋間有提供院⾞服務 。 冀政府能盡快改善服務 。

另有街坊⼩燕分享 , 育有三名⼦女 , 期望靠自己力量出⼀分貢獻 , 但因照顧家庭而未能充份發揮 , 希望政府可以提供照顧者友善職場措施 , 或⽀援照顧者在⼿藝⽅⾯的發展 , 令照顧者有得選擇 。

香港弱智⼈⼠家長聯會主席⿈偉雄先⽣亦提議長期暫託服務應包括智障⼈⼠ , 及增加長期暫託服務名額 。 冀政府能改善照顧者境況 。

 

平台建議 :

  1. 推動照顧者友善的⼯作環境 : 為私⼈企業提供誘因 , ⿎勵企業⽀援僱員平衡親職及⼯作責任 , 包括保障僱員能因照顧責任⽽獲彈性⼯作時間 、 設立有薪或無薪照顧假 、 重返職場的職業配對計劃 、 推動 「照顧者假期」 等 。
  2. 修訂勞⼯法例以保障零散⼯照顧 : 按比例計算零散⼯勞⼯福利和權益 , 以保障照顧者的就業環境 。
  3. 盡快改善照顧者津貼 :

(⼀) 透過經濟⽀援肯定照顧者對社會及經濟層⾯的貢獻 , 讓社會重視照顧者的⾝份價值

(⼆) 按照顧者的需要及照顧程度 , 為不同層級的照顧者提供更多的經濟⽀援 , 解決⽣活需要

(三) 津貼與輪候服務⾝份脫鈎 , 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照顧者

  1. 盡快落實照顧者乘⾞優惠 : 增設照顧者⼋達通 , 設立雙軌制照顧者交通⽀援措施 , 針對不同照顧對象的情況及需要 。
  2. 政府應將無酬家務勞動納入全⺠⽣產總值 (GDP) 之中 : 社會⽣產總值並沒有顯示照顧者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價值 。
  3. 改善殘疾⼈⼠及長者⽇間暫顧及暫宿服務 : 包括於各區增加暫顧暫宿位置 、 增加服務彈性等 , 確保各類有需要⼈⼠能獲得⾜夠的服務⽀援 。
  4. 增加託兒服務名額 : 政府應進⼀步投放資源 , ⽤作服務發展 、 租置或購置物業作託兒⽤途 , 並公開現時購地進展及地區 , 填補現時重組互助幼兒中⼼⽽減少的0-2 歲資助託兒名額 。
  5. 託兒服務應重質素 、 重兒童發展 : 政府應重新檢視現時褓⺟質素 , 配合兒童發展需要 , 設立專業資歷制度 , 加強專職培訓 , 並提⾼褓⺟⼯資作為誘因 , 以提供穩定及有質素的託兒服務 。
  6. 推動照顧者友善社區設施 : 包括 : 在公園設儲物櫃服務供儲藏物品 , 讓照顧者可以放置隨⾝物品 、增設親⼦及無障礙家庭洗⼿間 , 避免照顧特殊需要⼈⼠ 、 或⼩童到異性洗⼿間所帶來的尷尬感 、 設立無障礙通道或設計 , 如斜台 、 升降機 、 輪椅升降台等 , 便利照顧者使⽤推輪椅或嬰兒⾞照顧長者 、 幼兒或殘疾⼈⼠出入等 。
  7. 建議政府在各區推動社區長期對照顧者的肯定及⽀持 , 邀請各區商⼾ 、 公共服務等社區持份者 , 提供專屬服務及不同優惠予照顧者 , 讓他們感受社區的關愛及認同 , 提升照顧者的社區資本 。

傳媒查詢

吳旻蔚女士

高級發展幹事|機構發展部

rowena.ng@womencentre.org.hk
(852) 2153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