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2011年開始,每年於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組織近一百名婦女到政府總部表達訴求。今年則以「行貓步」(cat walk) 表達婦女一生勞心勞力的付出。在政府總部門外的欄杆外掛上貼滿膠布的「人形公仔」,象徵家務勞動帶來日積月累的傷痕,要求政府正視照顧者的需要,肯定婦女的貢獻,並設立照顧者津貼以支援照顧者。
活動上,我們邀請了一眾的照顧者攜帶自己覺得可以表達到照顧工作辛勞的物品,以「行貓步」的方式在舞台上講述自己的照顧故事。其中一位婦女 Sandy 帶著廁紙筒在天橋上分享照顧年老媽媽的故事。因媽媽聽力日漸衰退,二人溝通更見困難,Sandy 唯有以廁紙筒對著母親耳邊談天。在照顧工作上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付出,但照顧者的需要往往被假定為家庭需要,她們遇到困難都只能夠以個人智慧解決。在社會資本弱化、社區經濟萎縮加上家庭核心化,婦女本身面對經濟及社會資源貧乏的挑戰, 飽受社會排斥的基層婦女、單親家庭和新來港姐妹的照顧工作就更見困難。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廖珮珊女士表示,無論風雨天晴每年都堅持與姐妹在國際婦女節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外集會表達訴求,因為婦女的聲音一直被主流社會忽視,藉國際 婦女節正好把婦女的需要讓社會人士知道。故本年以舞台形式去展示照顧者的故事,是為了引起大眾關注對無酬家務勞動的忽視。她指出婦女為家庭和社會的無酬付出和貢獻是應該得到肯定及社會制度上的支援。
除此以外,我們亦發信邀請所有政黨,當中立法會馮檢基議員及麥美娟議員,以及民協(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的主席莫嘉嫻女士應有應邀到場參與,並發表其對照顧者津貼的意見。
最後所有「行貓步」的婦女及嘉賓以藥水膠布貼在「人型紙板」上,以標示自己在照顧過程中最受傷害的身體部位。過百名姐妹帶同寫上婦女心聲的「人型紙」、請願信及經過 身體掃描後傷痕纍纍的「人型紙板」遊行到政府總部,向政府表達爭取照顧者津貼的訴求, 並把寫上婦女心聲的「人型紙」掛滿政府總部外牆欄杆。
活動由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