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照顧者平台」連結多近二十個提供照顧者支援服務的社福團體,致力關注全港數以十萬計照顧者。透過不同活動和政策倡議,期望喚起社會大眾對照顧者之關注及改善照顧者之待遇。近期,政府擬出台《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增加對兒童的保護,目前此條例仍在審議階段,坊間亦有不少團體針對《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提出意見。然而,兒童照顧者作爲當中重要持份者之一,由他們視角出發的意見及討論仍然十分缺乏。就此,平台與一眾兒童照顧者就(一)條例草案對兒童照顧者的影響,以及(二)對條例草案及相關配套的建議,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及討論。誠望各立法會議員及特區政府官員能仔細傾聽及接納,在立法過程及往後的跟進中再下苦功,在有效減少虐兒個案發生的同時,長遠創造一個對兒童及兒童照顧者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條例草案對兒童照顧者的影響
政府制訂此條例的原意是希望通過各專業人士就懷疑虐兒個案進行舉報,及時發現兒童受虐待的情況,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同時也對施虐者起到一定的阻嚇作用。根據2022年勞工及福利局數據指出,有近七成的兒童施虐者為兒童至親,例如父母、繼父母和祖父母等親屬,而這些人正是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接觸兒童的主要照顧者。由於條例草案的內容仍有不少模糊之處,所以即使只在審議階段,亦已對不少兒童照顧者構成了影響。
增加照顧壓力
目前條例草案及相關的現有法例仍有不少定義模糊之處,亦缺乏明確的案例輔助說明, 即使是專業人士自身亦難以準確判斷。而兒童照顧者也對於自己在管教子女時使用的手法以及如何區分虐兒的界線等而感到困惑。他們因為無法判斷會否已經犯法,及無法判斷在什麼情況下會被人舉報而長期處於擔心和驚恐的狀態,照顧壓力將會大增,影響自身精神健康。
影響親子關係
在兒童照顧者照顧及教育兒童的過程中,兩者之間難免出現爭拗的情況。不少兒童照顧者表示現時子女已經將「舉報照顧者虐兒」作爲口頭禪,在爭拗時反過來威嚇他們,而導致管教困難。照顧者都擔心在沒有足夠配套及公眾教育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會更加嚴重。長久而言更加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增加彼此的磨擦。
影響兒童照顧者與專業人士間的信任關係
現時的條例草案亦很大可能影響兒童照顧者與專業人士間的信任關係。很多兒童照顧者都擔心定義不清的條例草案容易衍生誤報的情況。同時,因爲條例草案沒有明確的案例參考,兒童照顧者亦十分擔心相關的專業人士都因自保免受到法律的懲罰而一律舉報,因而可能導致誤報或濫報的情況出現。如果兒童照顧者因擔心會被舉報而選擇放棄與人傾訴自己在育兒上的壓力,或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對處境有所保留,會導致有關的專業人士及服務無法針對性承託兒童照顧者的情緒和需要,長遠而言,甚至可能會導致兒童照顧者情緒崩潰而做出傷害兒童的行爲,也可能讓兒童照顧者自身出現更嚴重的情緒問題,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建議部分
上述情況分析了條例草案對兒童照顧者的影響,以下將會針對條例草案部分和支援措施部分提出建議。
就條例草案提出建議
提供參考案例,並清晰及細緻化準則和定義
目前在條例草案中,有助專業人士了解的案例不多,若政府能就香港現有的舉報案例多加整理,提供更多的真實案件以參考,相信不僅能讓專業人士更清晰地判斷何種情況需要進行舉報,也能讓兒童照顧者及社會大眾更易理解,減少不安的情緒。此外,條例草案中仍存在含糊的字眼,然而不同的專業人士對判斷「合理時間」、「損傷狀況」和「迫切危機」等字眼的定義都存在差異,相信若政府能提供更清晰的定義和真實案例供大衆參考,不僅可以解答各專業人士的疑慮,同時也讓大衆及專業人士準確呈報虐兒案件,減少誤報及濫報。
制定更清晰及更細緻的舉報流程和指引
判斷是否構成虐兒需要不同的專業人士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同時爲了避免濫報的情況出現,專業人士在舉報前也必須有清晰的流程和指引參考。另一方面,現時條例草案的舉報流程及階段並不細緻,在很早的階段已經直接要求以舉報的方式處理,未必合符比例。以台灣的《兒童及少年保護責任通報人員指導手冊》為例,當中針對不同類型的虐兒情況公佈了相應的輔助通報指引,還將通報的緊急情況進行了分類,分別爲「持續用心蒐集資料」、「一般通報」和「緊急通報」。讓相關舉報者在舉報前,可以通過判斷兒童的受傷情況、傷勢原因以及兒童的心理狀態,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舉報。這類型清晰的指引圖不僅方便專業人士進行舉報前的參考,減少誤報和濫報,還能讓兒童照顧者清楚地知道若自己作出了指引下列出的行爲將有可能構成虐兒,從而提醒自己避免做出傷害兒童的行爲。
配套措施不足提出建議
條例草案的重點在於虐兒事件發生後相應的舉報措施,卻無法解決導致虐兒事件發生的根源問題。當專業人士發現疑似虐兒問題並進行舉報時,很有可能這個家庭已經發生了傷害兒童的行爲,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若想要從根源上減少虐兒事件的發生,政府則應著重發展更多預防性的措施減少虐兒事件的發生,才能對保護兒童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以下半部分將會針對此條例草案的配套和支援。
及早識別和介入高危家庭
不少國家早已就「高危家庭」提出定義,如因遭遇經濟、父母婚姻狀態、照顧者精神狀態或醫療等問題,導致兒童可能會得不到適切照顧的家庭。政府應盡快定義「高危家庭」及「高危照顧者」,並促進不同部門互相合作,以及早識別並介入支援。例如某些高危家庭的成員其實早已長期使用不同的政府公營服務,由於不同的政府部門早已掌握有關個案的詳細個人及家庭資料,早以能根據個案或家庭的背景資料進行轉介,從而更早發掘更多的高危家庭並進行轉介,通過及早介入並提供適切的服務避免悲劇的發生。
為兒童照顧者提供支援夥伴
部分新手兒童照顧者在面對人生的轉折點時,面對未知的生活時可能會有恐懼和情緒困擾,而政府可以爲新手兒童照顧者提供支援夥伴服務緩解壓力,降低兒童照顧者的虐兒風險。例如美國推行的護士家庭合作計劃 (Nurse Family Partnership) 被研究證實是一個有效用的預防虐兒家訪計劃。此計劃從母親懷孕期間到嬰兒出生後兩歲進行家訪,幫助新手媽媽了解與嬰幼兒相關的護理和教養資訊,同時建立社會支持系統。此計劃的推行令虐兒案件有顯著地減少,同時提升母親的就業率。若香港推行相近的夥伴計劃,並在當中額外加入社工等不同的專業人士,為新手媽媽提供心理層面和育兒層面的支持,相信對迷茫期的新手媽媽是極大的幫助,亦是對於虐兒的最好及最早的預防。
增設兒童照顧者學習課程
沒有人天生就能學會當一位兒童照顧者,因此增設與兒童有關或自我情緒管理的課程供兒童新手照顧者學習是必要的。不少照顧者表示自己並不了解兒童在成長階段中會出現何種變化,因此會將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進行比較,若自己的孩子不能達到他人的水平,便會感到緊張。若政府可以開設更多相關的兒童成長階段學習班,讓兒童照顧者了解兒童成長階段的變化,知道應該如何應對,也是照顧歷程中一種極大的幫助。同時,這類學習課程也可幫助兒童照顧者提早識別兒童是否存在特殊學習需要,再進行及時的介入訓練,避免耽誤兒童的發展。當兒童照顧者能掌握育兒技巧,同時學會自我情緒管理的技巧,很大程度上能緩解因教養問題導致的壓力,增進兒童與兒童照顧者之間的親子關係,以減少虐兒情況的發生。
推廣公衆教育
政府亦必須增加保護兒童的法例及措施的宣傳推廣。例如,當條例草案正式通過並實行後,一般市民、照顧者本身或兒童本人未必清楚強制舉報的内容,而他們有必要知道現行及將增加的條例會對自己構成什麽影響。不少兒童照顧者反映,社區內常有人對自己的教養方式進行指責,甚至在未清楚情況的時候便盲目恐嚇兒童照顧者說要報警。也有不少照顧者經歷過子女胡亂將舉報照顧者虐兒作爲威嚇。增加公衆對兒童有關政策的了解,不僅可以保護兒童照顧者不會因他人的恐嚇而過於擔心以及誤墮法網,同時也能提升公衆的認知。
此外,政府也應該多教育兒童照顧者身邊的人多關心照顧者們的情緒。當兒童照顧者能從身邊的人得到關愛與支持時,也有利於建構照顧者友善的育兒環境,有助於照顧者的心理發展,從而減少虐兒情況的發生。
增設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
現時政府提供幼兒暫託服務並不足夠,更無法應對在非辦公時段的緊急暫託需要。託不少兒童照顧者都分享曾因情緒面臨崩潰的邊緣想要暫時放下子女於暫託中心,卻被職員告知此服務需要提前預約才能使用。也有很多照顧者也曾經歷在夜深時份情緒面臨崩潰而求助無門,險成虐兒個案。當照顧者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若兒童再做進一步刺激家長的行爲,便可能會導致傷害兒童的行爲出現,而過去多宗家庭慘劇都是如此發生。因此24小時緊急暫託服務對於減少虐兒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政府將會委託非政府機構為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的24小時熱線服務,亦應盡快擴展服務對象至兒童照顧者或其他高危照顧者,長遠令所有照顧者都能使用。讓所有照顧者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進行尋找支援即時諮詢和輔導,防止家庭悲劇的發生。
檢視並修訂相關條例
相關專業人士在判斷是否需要舉報懷疑虐兒的個案時,也需要根據現行的條例而做出判斷。因此其他相關的法例是否清晰完善也是十分重要。例如專業人士需要清楚知道虐兒的定義以判斷此人是否有構成虐兒。可惜相關的其他條例仍有不清晰的灰色地帶,專業人士也難以判斷此人是否有觸犯虐兒相關的法律,導致在《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下也難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舉報。因此檢視並修訂其他與虐待兒童相關的條例存在其必要性,當法律有更明確的指引時才能避免專業人士和公衆跌入法律的陷阱之中。
總結
以上所述是照顧照顧者平台與一衆兒童照顧者共同討論得出的意見,望各位立法會議員及相關政府官員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在立法的過程之中及之後逐步完善條文內容,同時也在立法的同時盡快開展上述配套措施的落實。為廣大的兒童及兒童照顧者提供一個更友善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