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言論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協會言論及意見書,以及所參與的聯席之意見書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提交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就照顧者支援之意見書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於1981年成立,一直關注婦女以及照顧者的權益及處境。沒有人是天生的照顧者,照顧工作應該是一項選擇,而不是一種義務,但礙於傳統的觀念,婦女往往擔當著 家庭照顧者的角色。在本會日常的服務中接觸到為數不少的照顧者,她們都表示照顧工作是沉重而孤單的,加上社區上對於照顧者的支援甚為不足,令她們壓力很大,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及精神健康,但她們卻根本不知如何尋找資源,有苦無路訴。

 

跟據本會於2017年進行的「照顧者精神健康與睡眠質素調查」,在243個受訪的女性照 顧者中,有近五成的壓力評分達15分或以上,顯示有抑鬱傾向,當中超過一成抑鬱情況嚴重。反映出照顧者所面對的壓力已接近臨界點,甚至影響其自身的精神健康。政府應針對照顧者需要,落實全面的照顧者政策,建立照顧者數據庫,推動照顧者為本的服務,擴大照顧者津貼的受惠對象,以承託照顧者的需要。

 

落實全面的照顧者政策

照顧者政策並不是一項新東西,而是全球都關注的議題。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Carer Organization 就定義照顧者是向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衰弱認知狀況人士提供無酬照顧的人士。澳洲在2010年通過照顧者認可法案,肯定照顧者的價值與貢獻,並為照顧者的處境提供支援。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及美國均有為在職照顧者提供照顧假及照顧者津貼。近至台灣,她們自1998年開始提供喘息服務,及後發展成長期照顧計劃,至今已有 20 年,亦投入大量的資源去減少更多的照顧悲劇。

 

相比起香港,照顧者一直是被忽略的一群,照顧者服務往往是依附在被照顧者的服務上,例如長者中心會有護老者的服務、精神復康中心會有家屬支援服務等等,各有各做。若一個照顧者需要同時照顧三個不同的被照顧對象,她便需要奔走多個機構,對於連休息時間都不足的照顧者來說,這無疑是十分要命!一個全面的照顧者政策尤其重要,可以讓香港的照顧者服務有一個統一的方向,以便整合資源,為照顧者提供適切服務,針對需要。

 

建立照顧者數據庫

制定有效的照顧者政策就必須有整全的照顧者統計數據配合,以掌握目前的實質社會狀況, 目前各機構如若想要了解照顧者的情況,只能夠從零散的數據中旁敲側擊,由同住的長者人口、 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數目、同住的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人口中推算出照顧者的約數,但估算已超過52萬名。鑑於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市民正邁向暮年,統計處預測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將由2016年的116萬人,增至2034年的228萬人,預示香港將會有更多照顧者出現。政府應該盡快參與外國的經驗為照顧者定義以推動照顧者政策,及整合有關照顧者的各項數據,例如在人口普查中找出具體情況,以及照顧狀態。期望政府可以看見照顧者。

 

推動照顧者為本的服務

照顧者在長期的照顧歷程中,漸漸失去了自己,生活都是圍繞著被照顧者,這是一個非常不利的狀況,照顧者不為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往往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有很多的照顧者隱蔽在家中,不容易被發現及提供支援。部分照顧者告訴我們,她們其實並不知道社區上有照顧者支援的服務;即使是知道某些機構提供照顧者服務,但因為服務零散,若要奔走不同的地方會十分費時,寧願不要。

 

現時照顧者服務零散,而且是用被照顧對象分類,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知情權不足,亦不利照顧者方便的取得資源,因此一個一站式的照顧者支援中心是十分必要的,讓資源可以集中, 資訊亦可以統一發放,並為照顧者提供照顧及情緒支援,在身心靈全面支援照顧者需要,以地區為本之方式,方便各區照顧者尋求協助,真正達致社區照顧。

 

擴大照顧者津貼的受惠對象
照顧者津貼同時是重要的一環,目前僅有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 津貼試驗計劃,而且關卡重重。由於計劃與「輪候服務」掛勾,僅有受邀請的照顧者參與,忽略了其他照顧者的需要。照顧者津貼的目的應該是肯定照顧者的需要,同時為照顧者的生活經濟上 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社會安全網,作為綜援制度以外針對基層照顧者需要的社會保障政策。政府應該重新審視津貼的目的,並將津貼的受惠對象擴大至不同照顧類別的照顧者,例如是兒童照顧者,以及與「輪候服務」脫勾,讓照顧者按需要可以申請。作為照顧者政策中重要的一環,照顧 者津貼應該對基層照顧者作穩定及有力的承擔。


照顧者長期以來都是被忽略的一群,但同時亦是為社會默默耕耘的一群,近年的照顧悲劇 就是在提醒我們社會問題應該社會解決,照顧責任不應是照顧者的個人責任!

傳媒查詢

鍾世昌先生

單位主管|機構發展部

alvin.chung@womencentre.org.hk
(852) 2153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