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新聞稿及事件回應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對《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之回應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於今日(2023年10月25日)發佈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過去一年疫情退卻,社會復常,政府施政理念包括改善民生,施政目標是要讓市民有更好的生活,老人家有更好的照顧,社會關愛共融等。本會樂見是次《施政報告》就婦女及照顧者提出新措施,惟大多未有執行內容,難以於現階段評估能否針對社會問題痛點解決問題。

 

專員需更高層次  跨部門落實婦女為本政策

本會歡迎行政長官關注婦女事務,並在是次《施政報告》中提出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下專設「婦女事務組」及「婦女事務專員」,專責推動婦女事務。本會認為局方需要釐清現時「婦女事務委員會」及「婦女事務組」職能及職權範圍。本會希望「婦女事務專員」能夠參考「康復專員」職能,能實質制定婦女政策和計劃的整體發展策略,跨部門協調各決策局及政府部門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及推行跨部門與婦女相關的權利和福祉事宜,同時協調政府部門有關婦女服務、醫療、就業等的措施,共同推動婦女為本政策。

 

照顧者

廣義上,照顧者是指照顧無能力照顧自己的人。近來照顧者悲劇接二連三地發生,本會十分認同支援照顧者實在刻不容緩,在考慮照顧者支援措拖時,除了長者照顧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情況外,亦應考慮兒童照顧者的需要,全面制訂照顧者為本政策,切實可行地承拓照顧者,避免照顧悲劇的發生。

 

友善職場支援新手爸媽

《施政報告》的焦點之一是締造有利育兒的環境,並提出向每名於今日起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2萬元現金獎勵,為期三年,期望可以增加生育誘因。惟一個家庭考慮生育不只是考慮一筆過生育獎勵,而是長遠的撫養成本及職涯規劃的考慮。據恒生銀行2022年的調查顯示養育每名子女平均要600萬元,即每月要花23,600元,可見2萬元生育獎勵未必成為足夠誘因吸引家庭生育。

 

為增加出生率,現時不少國家都有提供不同的誘因,例如每月的定額津貼,以減少養育子女的成本,及推出友善職場措施,例如照顧假、彈性上班時間、職位共享等,以讓新手兒童照顧者有更多空間兼顧養育子女及職涯發展。政府更可以起帶頭的角色,推行家庭友善職場措施,營造友善支援氛圍,讓商界跟隨。  

 

基層託兒仍不足 釋放婦女勞動力慢慢長路

就託兒服務方面,是次《施政報告》提出增加「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社區褓母服務獎勵金由每小時$25增至$40-$60,本會支持政府正視「照顧價值」,體現照顧有價,亦可以肯定褓母的貢獻及吸引更多人加入計劃。 

 

雖然政府提出增加10所獨立資助幼兒中心,並提供額外近900個日間幼兒照顧服務名額,並要在三年內分階段增設。當中的9所獨立資助幼兒中心及合共的800個名額是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已提出,但設立需時,至今仍未投入服務。透明的資訊有利家庭計劃育兒安排,亦有助家庭計劃生育。本會要求政府公開獨立資助幼兒中心的設立時間表,方便照顧者作計劃。 

 

幼兒或兒童24小時緊急暫託服務對照顧者而言是非常重要,能夠讓他們放下照顧責任,處理家庭事務、私人事情、急事,更可以讓她們得到喘息。可惜,現時政府沒有設有真正的兒童暫託服務,現時社署資助的暫託幼兒服務均需要預先申請及提交相關醫療文件作申請,未能做到緊急暫托的服務。政府應盡早設立幼兒及兒童24小時緊急暫託服務,讓照顧者可以在各狀況下更輕鬆放下照顧責任。   

 

主動發掘及辨識高危照顧者,並以照顧者專屬中心作後續跟進

照顧者無處不在,但社區支援不足,導致照顧者的壓力爆煲。除了《施政報告》提及以關愛隊作支援外,政府應盡早設立專門的照顧者社工隊,主動於社區接觸有需要的照顧者,包括街站及上門探訪,及早識別高危照顧者,提供服務轉介。  

 

照顧者社工隊於社區辨識隱蔽照顧者後,應由照顧者專屬中心作後續支援,以更好地個案管理及跟進。本會建議在各區設立一間專為所有照顧者而設的「照顧者專屬中心」,提供一套以「照顧者為本」一站式服務設計的支援服務,以涵蓋不同程度及階段的照顧者提供一站式支援:

 

  • 配合照顧者社工隊及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協助照顧者面對各種突發的危機;
  • 設立個案經理管理模式,跟進照顧者及照顧對象的個人需要、輔導、照顧計劃、服務轉介、制定家庭照顧協議等事項,加強「醫」、「社」、「家」合作;
  • 為有部分自理能力的照顧對象提供緊急暫托服務,讓照顧者可短暫離開照顧崗位處理個人事務;
  • 為照顧者提供線上及線下的喘息服務;
  • 提供多元科技支援服務,包括網上資訊平台、網上體驗式學習及減壓活動等;
  • 建立照顧者互助網絡,新手照顧者亦可從同路人的互動中獲得肯定及支持。透過向新手照顧者傳授經驗與關懷,提升照顧者的社區資本。

 

保護兒童政策需充分聆聽持份者意見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現時正由立法會審議階段,過去社福界都不約而同反映意見,如條文及準則亦依然存在不清晰的地方,婦女或常接觸兒童的專業人員容易因對政策的不理解而墮入法網。因此,本會希望政府能夠在制定強制舉報機制前,充份考慮各持分者的意見;制定更全面、完善的指引,以支援讓專業人士作出精確的判斷;設立多專業合作的架構,讓服務使用者得到合適的支援。同時,政府在立法時亦不宜將所有責任放於專業人士身上,以刑法解決責任問題,而要把整個協助受暴兒童及家庭的機制改善。

 

離異支援

就離異支援方面,多年來一直欠缺政策支援,追收贍養費上困難,在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下,婦女一旦出現被拖欠贍養費的情況,婦女便容易陷入經濟困難。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17年進行的《離婚單親家庭貧窮研究》,發現逾4成單親婦女被拖欠贍養費,而8成多的婦女因繁瑣程序而放棄追討。是次《施政報告》就追討贍養費踏出第一步,本會表示歡迎。惟非所有追討贍養費案件均適用以調解方式解決,如單方面不合作、曾受家暴者難以作雙方會面等個案件均不適合調解。因此,本會建議:

 

設立贍養費專責部門

在現行政府架構內設立專責處理贍養費事宜之有法律效力的中介部門,協調各部門跟進追討贍養費事宜,加強執行入息扣押令、罰款等現行追討手法,並研究新追討方式,更有效地保障離異家庭的財務穩定。

 

設立危機家庭緊急援助基金

在關愛基金下設立危機家庭緊急援助基金,因應離婚及家庭暴力狀況容易導致婦女及其子女無所適從,婦女需要處理生活開支、危急狀況、法律程序及緊急住屋開支,令她們感到困擾。本會建議政府設立家庭危機緊急援助基金,讓離異家庭得到應急援助,並為婦女提供房屋支援,包括資助她們使用其他住所作避難所、放寬申請恩恤分戶等,協助婦女離開施暴者。

 

促進婦女友善就業

為了推動本港勞動力,《施政報告》提出了為期三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希望鼓勵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任何獲酬工作的40歲中高齡人士重返職場,若連續工作六個月便可獲得最高1萬元的津貼。雖然計劃詳情仍有待公佈一,本會建議政府應考慮讓全職及兼職工作模式都能受惠於此計劃。考慮到婦女的處境,容許彈性上班及工時較短的兼職工作人士申請,可提高誘因釋放婦女勞動力。

 

婦女仍在勞工保障遇不公

「連續性合約」俗稱「418」,一直是社會討論多時的問題,該政策令婦女在職場上仍然面對不公和缺乏保障,本會亦曾對相關議題提出過建議。在是次《施政報告》中政府表示已與勞顧會原則上同意將四周工時合計為一個計算單位,會再與勞顧會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後再進行修例。

 

本會建議政府在放寬「418」規定以加強勞工保障,增加對婦女友善措施,如現時仍未受保障的婦女零散工的相關的勞工福利及年假。另外,亦建議政府為婦女提供更多職業培訓及就業,及推動社會制定照顧者友善認證,讓基層婦女更容易找到工作。

 

關注婦女及照顧者身體及精神健康

本會一直重視政府及社會對於照顧者的支援。照顧照顧者平台在今年的調查發現51.7%的受訪者曾因照顧工作而受傷,當中,面對因照顧工作而身體勞損時,一半的受訪者會選擇接受公營醫療服務,而有20%的受訪者表示不會理會。而有83%的受訪者表示有因照顧而感到焦慮,但當中只有24%的受訪者有求診精神科,調查可見照顧者的身心靈狀況都需要受到關注。惟醫療支出對於基層家庭是一個相對沉重的負擔,輪候公營醫療時間以月計算,而私營醫療服務收費昂貴,令基層家庭難以負擔。

 

本會建議除了一般的基層醫療服務外,政府亦應針對婦女醫療需要提出支援。目前,香港只有三間婦女健康中心專提供婦女的健康服務,建議撥款在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健康評估服務加入女性/婦科疾病,讓婦女可更便利及普及地在地區接受評估檢查。同時,在地區康健中心加入精神健康評估,由專業人士進行基本的護理諮詢教育,如有需要可轉介予地區網絡醫生作進一步跟進或專科轉介。

 

另外,是次《施政報告》亦提及為有特殊需要和殘疾人士提供緊急及特殊牙科服務,本會建議政府亦為基層婦女設置牙科保障,政府牙科門診現時並沒有提供牙科保健服務,而私營牙科診所的牙科保健對基層婦女負擔太大,若政府設立牙科保健服務能幫助基層婦女及早發現口腔相關問題。

 

另外照顧者精神健康亦是需要關心的部分,尤其是擔任照顧工作的婦女照顧者,雙職照顧者更面對更明顯的照顧壓力。是次《施政報告》中提及將在明年3月在三個地區康健中心與社區機構合作提供精神健康評估,本會建議在設計評估問卷時,加入針對照顧者精神健康的問題,讓照顧者的精神健康問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另外,針對照顧者身體勞損方面,本會建議在康健中心增設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讓婦女可以更方便接受醫療上的治療。

 

「一婦女一婦科醫生」

就是次《施政報告》中所提倡的「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本會建議政府增設「一人一婦科醫生」理念,另外,本會建議政府設立照顧者醫療券,並且與長者醫療券「睇齊」,即包括西醫、中醫、牙醫、脊醫等,讓婦女定期接受婦科檢查,及早辨識及治療,長遠減輕本港醫療負擔。

傳媒查詢

廖珮珊女士

總幹事

sisi.liu@womencentre.org.hk
(852) 2153 3153

吳旻蔚女士

發展幹事|機構發展部

rowena.ng@womencentre.org.hk
(852) 2153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