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新聞稿及事件回應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三從四德偽包裝,五勞七傷被隱形」 國際婦女節:爭取照顧者津貼行動

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源自上世紀不同地方的婦女為爭取與男性平等的權利所做的奮鬥,為了喚起社會對婦女的權利應當有的重視。長久以來婦女被塑造成照顧者,尤其是照顧家庭的責任一直當作是婦女理所當然的天職。主婦擔任家庭照料者的工作,不但無酬勞動更缺乏社會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援。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自2011年開始,每年於此日組織近一百名婦女到政府總部表達訴求。今年則以「行貓步」(cat walk) 表達婦女一生勞心勞力的付出。在政府總部門外的欄杆外掛上貼滿膠布的「人形公仔」,象徵家務勞動帶來日積月累的傷痕,要求政府正視照顧者的需要,肯定婦女的貢獻,並設立照顧者津貼以支援照顧者。
 
無酬勞動真付出 姐妹貢獻要肯定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5年《料理家務者的意見》調查發現,全港有654,400名料理家務者當中97.4%為女性,超過七成的家務落在料理家務者上。她們平均每日花時超過5.6小時於照顧家庭的工作上。即使假日,女性在家務勞動上仍較男性平均多出兩小時,所謂「年中無休」,日日「無間做」。近九成的婦女是為了「處理家務」和照顧家庭成員而放棄工作,打點家中上下、照顧的長幼和殘障人士。這一切的付出並非必然,照顧者工作不但帶來身體上勞損,在犧牲工作和經濟上依賴他人並且無任何社會支援下更容易令婦女陷入貧困危機。

 

照顧津貼非計較 平等權益須正視
照顧者津貼就是從社會制度上保障家務勞動者的公民權利。津貼原意並非要將無酬勞動以商業利益計算成受薪工作,因為當中對親人的關愛、呵護等情感付出並不能量化。只是婦女為了家庭需要而被迫辭退工作或從事工時短、欠保障的「零散工」,即使能兼顧全職工作亦受飽受職場歧視,晉升機會較少。按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5年版》資料顯示,女性收入普遍較男性為低同,尤其低技術工種,以「服務工作及商店銷售員」為例,女性的入息中位數是男性的73%。《料理家務者的意見》調查更指出,月收入低於一萬的基層家庭婦女更承擔超過八成比重的家務工作,實在疲於奔命。即使社會福利署推出如「社區褓母計劃」等照顧工作,都只視作義務性質,實屬矮化家務勞動的價值和重要性。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廖珮珊女士表示,無論風雨天晴每年都堅持與姐妹在國際婦女節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外集會表達訴求,因為婦女的聲音一直被主流社會忽視,藉國際婦女節正好把婦女的需要讓社會人士知道。今年以舞台形式去展示照顧者的故事,是為了引起大眾關注對無酬家務勞動的忽視。她指出婦女為家庭和社會的無酬付出和貢獻是應該得到肯定及社會制度上的支援。
 
華麗舞台上真情分享 姐妹議員齊發聲
Sandy 帶著廁紙筒在天橋上分享照顧年老媽媽的故事。因媽媽聽力日漸衰退,二人溝通更見困難,Sandy 唯有以廁紙筒對著母親耳邊談天。在照顧工作上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付出,但照顧者的需要往往被假定為家庭需要,她們遇到困難都只能夠以個人智慧解決。在社會資本弱化、社區經濟萎縮加上家庭核心化,婦女本身面對經濟及社會資源貧乏的挑戰,飽受社會排斥的基層婦女、單親家庭和新來港姐妹的照顧工作就更見困難。
 
應邀出席的立法會議員均發表其對照顧者津貼的意見。馮檢基議員帶同成人尿片及浴巾分享他照顧年過百歲的媽媽的心路歷程。他亦藉此感謝太太的付出,亦反思作為男性不應被性別角色定型,照顧工作不應假定或推卸在女性上。馮議員亦強調政府應該在情感及經濟上支援照顧者,「錢唔代表啲咩,但係(對照顧者)果種關心係無或者唔夠。」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分享在社區工作遇到很多有需要的婦女,有位媽媽要照顧16歲中風的女兒,身心承受巨大壓力。她指出姐妹需要政府更具體的支援,協助她們應付照顧工作的負擔。
 
民協(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的主席莫嘉嫻女士感性分享作為兩個年幼女兒的媽媽,兼顧從政工作、親子關係聚少離多,作為母親難感到心傷,她將膠布貼在心上亦勉勵台下深感共鳴的婦女,心靈雖然受傷,但仍要帶著「勇」字一起爭取照顧者權益。
 
最後所有「行貓步」的婦女及嘉賓以藥水膠布貼在「人型紙板」上,以標示自己在照顧過程中最受傷害的身體部位。過百名姐妹帶同寫上婦女心聲的「人型紙」、請願信及經過身體掃描後傷痕纍纍的「人型紙板」遊行到政府總部,向政府表達爭取照顧者津貼的訴求,並把寫上婦女心聲的「人型紙」掛滿政府總部外牆欄杆。
 
建議
事實上照顧者津貼並非新事物。2015年度關愛基金就推出了「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為每月低收入家庭照顧長者逾80小時的護老者提供每月2000元的津貼。我們促請政府正視照顧者權益,效法西方國家如英國提供照顧者津貼。這並非扶貧措施而是在公共資源分配上加強性別視角,為保障婦女在默默為社會及家庭付出的同時得到社會尊重、肯定及享有作為公民的平等權益。
 
本會促請政府推動更多支援照顧者的政策。因此,本會提出以下建議:

  1. 為長時間從事照顧工作的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舒緩因照顧家人而無法外出工作者的經濟壓力。
  2. 為兒童照顧支援服務訂立整體規劃,按地區兒童人口及發展規劃足夠的託兒服務名額。在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同時,增加幼稚園全日制的名額,讓婦女有更多空間選擇外出工作或進修。
  3. 增加到戶服務(包括陪診、送飯、護理服務等)及日間護理服務名額,並延長有關服務時間,配合在職照顧者的工作時間,減低照顧者的壓力。
  4. 設立以照顧者為服務對象的地區中心,為照顧者提供情緒支援、照顧技巧訓練等。
  5. 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保障照顧者的退休生活。

傳媒查詢

鍾世昌先生

高級發展幹事|機構發展部

alvin.chung@womencentre.org.hk
(852) 2153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