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新聞稿及事件回應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政府咪搵阿媽笨 支援責任你有份」「聖誕親子沸騰騰」行動

趁著施政報告諮詢加上臨近聖誕節,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班母親帶同小孩到政府總部高聲歌唱,節日願望只有一個,就是增加照顧兒童支援措施。一行二十人,來自深水埗和天水圍的基層婦女,背著結他,拖著小朋友,走到政府總部門前,以歌聲響遍政府機構。她們希望以改篇聖誕歌及婦女社區音樂原創歌曲表達心聲,抗議政府漠視照顧者的需要,要求新一期的施政報告認真回應我們的訴求。

 

湊仔這偉大任務 用犧牲編織你路途

社區音樂的姐妹苦練吉他,為了更多人關心兒童照顧者的需要,創作了一首關於誕生的歌曲「Honey baby」。本來生兒育女是充滿喜悅的,可是在香港照顧兒童負擔十分沉重。根據2016年5月梁麗清博士發表的研究顯示,近4成的受訪者照顧子女的開支佔家庭總開支21%-41%,在學習及醫療開支方面,高收入組群與低收入組群的開支相差3倍。可見基層家庭育兒經濟壓力巨大,而母親往往希望就業「幫補家計」。可是在託兒服務不足、欠缺規劃下,媽媽只能自己照顧子兒,被逼犧牲發展自己,未能選擇自己的生涯路向。

 

託管措施「唔掂檔」

參與行動的媽媽表示,要在同區找到託兒服務很艱難,就算有服務,有些因為欠缺接送或者時間太短,希望就業的婦女根本用不上。長遠而言,託管服務必須打破區域性的限制,使託管服務遍及全港細小社區內,猶如便利店般方便。

 

建議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促請政府推動更多支援基層託兒的政策,並提出以下建議:

  1. 為長時間從事照顧工作的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照顧者的勞動雖沒有實質的經濟回報,但對社會有重要貢獻,社會除了要確認照顧者的貢獻,政府也應在經濟上為照顧者提供支援。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者津貼」,為每名6歲以下兒童每月發放1290元,金額是參考現時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以現金形式發放,減輕照顧者的經濟壓力。
  2. 推行「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照顧者津貼」:現時政府各項政策對於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照顧者支援仍然不足,當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接受評估後,仍需要輪候一段時間,才能得到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期間學童及其家庭有沈重的經濟及精神壓力。設立此津貼有助支援有需要家庭及學童,對學童健康發展尤其重要。
  3. 為兒童照顧支援服務訂立整體規劃:政府應按地區兒童人口及發展規劃足夠的託兒服務名額,按分區人口分配資源及配額,進一步關注服務時間及質素。在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同時,增加幼稚園全日制的名額,讓婦女有更多空間選擇外出工作或進修。
  4. 促請政府加快顧問研究進度:行政長官在其2015施政綱領中提及「於2015-16年度展開顧問研究,就幼兒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提供意見(P.109)。」為此,我們兩個團體曾於2015年中約見社會福利署,表達我們對該顧問研究的期望和關注。直至2016年1月,我們與社會服務聯會及其他團體與勞工及福利局官員會面,得悉該顧問研究已交由局方負責,當時仍未落實負責研究的顧問人選。可是,直至本年10月,局方及署方回覆我們的查詢時表示仍然正在邀請及甄選顧問以進行研究。我們對該研究一直只聞樓梯聲響表示失望,並希望局方儘快落實開展研究。
  5. 褓母職業正規化:本會一直提倡發展社區託兒服務及褓母專職制度化,要求為褓母提供正規專業培訓,設立褓母名冊,肯定照顧者的資歷,向家庭照顧者提供適時、彈性的託兒服務。這樣不但為基層婦女創造就業機會,更舒緩婦女兼顧就業與家庭的雙重負擔。
  6. 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現時僱傭政策不利婦女生育,政府應增加僱傭政策中生育保障,以協助雙職婦女。建議包括:1) 立法7天全薪侍產假,讓在職父親都能分擔照顧子女的家庭責任,而不是全依賴婦女;2) 提高分娩假至14周,並支付全薪,以達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讓初為人母的在職婦女可以安心休養,照顧初生嬰兒;3) 設立家事假,讓家庭照顧者以照顧老弱的原因申請假期,使全職婦女亦能在工餘時間照顧子女,兼顧家庭生活,以上種種措施將有助婦女加入勞動市場。

傳媒查詢

鍾世昌先生

高級發展幹事|機構發展部

alvin.chung@womencentre.org.hk
(852) 2153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