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新聞稿及事件回應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對《2020-21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之回應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剛於今日(2020年2月26日)上午發表,本會歡迎於公共財政分配上推出利民舒困措施及發放現金協助紓緩市民困境,但就婦女及照顧者相關政策如幼兒服務及社區照顧的措施上有保留,並認為當局忽視疫情下基層照顧者的需要,亦盼當局以分配公義為原則,推行更長遠財務規劃上加強民生基建工作。

 

急市民所急 行政程序豈可怠

本會歡迎預算案中發放一萬元現金予市民。這支援是市民的「應急錢」,應以最簡單的行政程序及快速推行。時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018年初推出「關愛共享計劃」,被社會大眾批評發放程序繁複,行政成本過高,而且進度緩慢。正如預算案演辭中指出是次現金發放是「針對目前特殊情況而推行的特殊措施」,基層家庭不但飽受經濟下行、失業及就業不足、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防疫物資更成為生活必需品,令基層家庭負擔百上加斤。本會促請政府務必使用最便利民生的方法,包括利用電子轉帳等金融科技,發放金錢,並且以獨立議程呈上立法會,以加快審批工作,盡快協助基層紓困。

 

幼兒服務續不足 疫情下兒童照顧者感無助

預算案在兒童福利方面提出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質素,額外撥款約二千四百萬元,讓營辦機構增加人手,以加強培訓作為義工的「社區褓母」。增加撥款雖然有助於提升服務質素,但卻一直忽視計劃的根本性問題,如義工褓母的人手不穩定、培訓質素參差、服務安全性等,這並非是單以增撥就能解決的根本問題。政府應從根本入手,正規化託兒服務的措施,包括推動褓母專職制度化,要求為褓母提供正規專業培訓,設立褓母名冊,肯定照顧者的資歷,向家庭照顧者提供適時、彈性的託兒服務,並給予褓母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婦女進入職場。這樣不但為基層婦女創造就業機會,推動正規褓母行業的發展,更舒緩婦女兼顧就業與家庭的雙重負擔。

 

另外,政府承諾採納於2018年發表的「幼兒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研究」總結報告中的短、中、長期建議以改善現時的幼兒照顧服務,除了互助幼兒中心的轉型及200億買地建幼兒中心外,其他的措施均沒有確立清晰透明的時間表。政府應盡快履行當初的承諾,落實改善香港的幼兒照顧服務,從家庭釋放婦女,營造有利環境讓兒童照顧者作出發展的選擇。

 

在目前的嚴峻疫情下,兒童照顧者面對非常困難的處境。社區的託兒服務暫停,加上停課,令不少兒童照顧者都需要放下手上的工作以照顧子女,在經濟收入上或是採購抗疫物資上都十分困難。當中尤以單親婦女影響更深,因為她們的支援網絡往往十分薄弱,根本無力通宵達旦排隊搶購口罩。政府應針對這些群組提供支援,例如定時派發防疫物資或是失業或就業不足的援助,讓她們可以平安渡過疫情。

 

疫情下需關注照顧者精神健康

社區上照顧者種類繁多,雖然目前沒有專門的統計數字,但由不同的數據可以推斷,照顧者群組人數並不少。預算案中對於照顧者的支援著墨甚少,僅是重覆《施政報告》的措施,在今、明兩年將增加合共三千個為體弱長者提供的家居照顧服務名額,以及在本財政年度增加一千張為身體機能中度或嚴重缺損的長者而設的社區照顧服務劵。但照顧者的需要又豈止於社區照顧服務劵?一個以照顧者為本的政策配以一站式的照顧者支援中心及照顧者喘息服務,才是真正支援到照顧者的身心靈及全人健康的需要。

 

再者,在疫情期間,不少的社福機構均暫停了非緊急的照顧服務,社區照顧服務劵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以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及壓力。加上疫情的影響,亦不少的照顧者均擔心家人受到感染而十分焦慮,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亦顯示98%受訪者對疫情表示焦慮,反映疫情可能對照顧者的精神健康造成影響。本會樂見預算案打算加強在精神健康服務上的支援,惟當中內容空泛亦缺乏具體措施及時間表。本會建議以社會集體創傷的視野,設立專家團隊,檢視在過去一年香港市民承受社會事件及疫症影響下的心理需要,以社區層面介入,加強市民心理韌性,防範精神疫症。


加緊武裝 非有效管治之道

任何有效施政均需要貼近民情、回應民意。我們注意到這份財政預算案中,撥予警務處預算開支為257.893 億,較上一年度的206.821 億預算,大幅增加51億(24.69%),用作包括添置機器、設備、警隊特別用途車輛、增聘警員及薪酬津貼等。

 

過去大半年,由《逃犯條例》修訂而引發的社會爭議及衝突事件不絶,本會作為關心性別平權的機構,一直關心衝突中的性暴力事件,並多次呼籲應成立具公信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以獨立之第三方全面、有效地調查執法者違規濫權、性騷擾、性侵及行使私刑的指控,尋找真相,還原公道。本會擔心在未有處理市民對涉嫌警察濫權的情況下大幅增加警力,並未有正視問題根源,我們呼籲政府嚴正回應民間對施政之期望。

 

分配公義 民生基建更適切

在疫情陰霾下,政府重申強化醫療系統的措施,包括「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本會認同相關政策的重要性,同時建議加強醫療體制對於防疫物資規管及監督,設立通報機制減輕市民因物資短缺及分配不均的問題。當局亦應考慮完善醫療保健系統,長遠減少基層市民醫療負擔。司長今日多番強調財政預測不明朗:「帳目見紅,是香港十五年來首度出現財赤,未來五年的預測仍是赤字。」但同時堅決在充滿社會爭議聲下,動用龐大儲備發展「明日大嶼」的建造計劃。此等基建項目不但向以男性主導的工程業界傾斜,只有少數婦女能受益於萬億投資,同時亦實在令人擔心將無可避免地影響未來社會民生基建的資源,不論是全民退休保障、失業保險制度,以至醫療社會保障系統、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本會促請政府重新檢視社會需要,重視以人本、民生基建及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傳媒查詢

廖珮珊女士

總幹事

sisi.liu@womencentre.org.hk
(852) 2153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