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福抗貧聯盟今早(2023年4月15日)舉辦「扶貧政策交流會」,以讓基層市民表達及交流自身經驗和對扶貧措施的意見,並獲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及扶貧委員會成員劉駿楷出席一同討論。會上多名參與者均分享自身經歷及面對的困境,並提出多項建議予出席嘉賓。
是次交流會共有過百名基層市民經聯盟成員團體報名參與,眾人於交流環節開始前先按就業、住屋、健康及其他四個類別經投票選出他們認為政府最迫切要處理的扶貧政策議題,結果除健康一類為牙科服務佔較大比重外,其他類別的分配都較為平均。
多項與就業有關訴求
在就業問題上,參與者提出多項建議及關注,包括放寬在職家庭津貼工作時數、實施全民退休保障、俗稱「4118」的連續性合約、銀髮族就業問題及幫助婦女尋找家庭友善的彈性工作機會等。發言市民歐陽女士表示,她本人因為要照顧幼童,需要彈性上班時間的工作及托管服務,她指現時的幼兒照顧者由小孩出生到婦女不用再照顧,需要十多年的時間,反問過了十多年後仍可做甚麼工作;席間亦有其他市民建議政府舉辦更多市集予婦女經營,令婦女可以增加收入。另有市民則表示在報讀僱員再培訓局課程時被問「讀完可唔可以出返嚟就業」,在沒有配套下要求婦女出來工作,否則連進修機會也被剝奪,感到不公平。
張欣宇回應婦女就業時指,同意要給予婦女彈性的上班時間及在照顧子女的問題上不再有「後顧之憂」。在托兒服務方面,林振昇則表示政府可直接利用小學作為服務場所,聘請照顧員於放學後直接照顧學童;他又希望推動最低工資「一年一檢」,令工資可以貼近物價,保障基層工人,他又指很大部分處於在職貧窮的市民均是從事政府外判非技術工作,會推動檢討政策,避免有價低者得的情況出現。
政府牙科僅供止痛脫牙 街坊:脫牙後「喺人哋面前唔敢除口罩」
政府現時於全港提供的牙科街症服務診所僅有11間,更只處理止痛及脫牙,對12歲至65歲以下成人的服務及保障未及全面。有發言市民表示自己現時年屆五十多歲已遭受牙齒問題困擾,但因未能負擔私人牙科服務,同時政府沒有補牙及種牙等服務而只能選擇脫牙,導致儀容出現嚴重問題,更有嚴重心理問題,「喺人哋面前唔敢除口罩」,因為不想在人面前展示自己憔悴的面容。她又稱,因飽受失去牙齒的困擾而未能正常進食,體重已下跌八公斤。有市民則建議全港十八區均設立基層牙科醫療服務及骨科流動醫療專車。此外,有身為照顧者市民則表示普通科門診的預約難度太高,經常要多日才為子女預約成功,無奈下只能轉看私家醫生,惟醫藥費卻需要600元一次,造成很大負擔。
張欣宇回應時指出,現時香港2800位牙醫中只有百多人是於公營機構執業,當中更有幾十個空缺,認為是制度問題,長遠應將牙科納入公營醫療服務才可根治。劉駿楷則表示可以探討設立「牙科保健醫療券」,令市民可以使用私營服務,而前提是避免有人濫收費用。他又表示政府可以增撥資源予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牙科檢查或洗牙等預防服務。
張欣宇:明白簡約公屋缺點 有市民質疑租務管制成效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簡約公屋,並已獲立法會工務小組通過,惟使用年期及建造費用等問題於坊間引起熱議,交流會上亦有居於劏房的市民認為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的選址不佳。有市民亦指,即使政府已經實施租務管制,但實際上仍然有濫收電費的情況出現,有街坊更指現時仍被收取兩元一度電,每月電費逾1800元,希望劏房租戶能夠申請安裝獨立電錶,從而避免以上情況持續,同時質疑政府監管及巡查力度不足。另外亦有市民要求單人公屋申請戶都可獲得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資助。有市民指現時劏房居住空間不足,建議政府提供更多公共地方,讓他們有延展生活空間處理日常家居事務。
張欣宇回應時指不同意濫收水電費的情況會繼續出現,會盡快同相關部門溝通解決。他又表示明白簡約房屋的問題,然而即使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房屋,亦需要七至八年才能落成並大量供應,在簡約公屋能夠解決此七年期間輪候房屋時間的前提下,他亦於立法會中支持簡約公屋,因已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劉駿楷亦認同簡約公屋需要有相關配套配合,如提供就業機會及社區設施等。他又建議效法國內及歐美設立最低人均居住面積,予市民擁有一個體面的生活。
子女補習開支大 長者每餐僅食麵
會上有市民亦表示希望增加課外活動津貼,因現時用於子女的開支極大,尤其是課外活動及補習的費用,平均每名子女的補習費用動輒已數千元,加上住屋等開支,對家庭造成極大負擔。亦有較年長的市民希望政府可以調高長者生活津貼的金額,因她現時每月僅靠這三千多元糊口,因開支問題每餐亦不敢買餸,只食麵條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