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

我們的聲音傳播範圍十分有限,所以我們很感謝傳媒朋友對婦女議題的關注,將婦女聲音透過不同的渠道無限擴大,讓她們所關心的政策﹑社區建設﹑婦女友善﹑環境保育等議題得到公眾的關注,推動社會改變,變得更加婦女友善。本部分旨在整合與本會相關的新聞文章及傳媒報道,如有任何新聞版權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絡。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慈樂邨倫常案|照顧者被動難自救 社工:資助有限制 識別靠外展

本港10天內發生兩宗照顧者壓力爆煲引發的倫常命案,令人反思現時照顧者支援服務是否有不足之處。有社福界人士稱,政府現時計劃推行的照顧者支援政策不夠全面,服務亦宣傳不足,令很多人不知道現行的社區服務,間接令這些照顧者沒法得到適切援助。

 

社工:津貼有一定限制和門檻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政府現時計劃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包括加強經濟援助丶熱線和暫託服務等,照顧者壓力可得到適當舒緩,但仍未足以應付以照顧者為對象的服務需要,例如津貼有一定限制和門檻,「例如身體去到邊個狀態先可以攞到津貼,未病到一定程度都唔可以攞,或者攞緊其他津貼亦唔合資格,但好多呢種唔合資格嘅人其實都好急需幫助」。他認為現時應整存對照顧者的一站式服務,提供照顧知識,放寬門檻和資格。

 

未有照顧者政策推行 靠社福之間的自發活動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署理總幹事葉藹樺亦指出,現時對照顧者的支援,主要是靠社福之間的自發活動,中心自行調撥資源或找義工進行,可謂「單打獨鬥」。

 

津貼支援類別單一 有時限性

除了津貼不足夠,葉藹樺補充現時津貼支援只偏向某幾個類別的照顧者,如老人丶殘疾等的照顧者,而另一類別如兒童照顧者或「SEN」(特殊教育需要)的照顧者則未知資格,「有見過家長因為照顧小朋友太激心,上吊自盡。」她續指,有些支援更有時限性,受助的照顧者會擔心無法長久得到支援。

大眾應提高警覺 社福多作外展

葉藹樺續指,社區裏鄰居「全部閂埋門」,好少知道鄰居狀態。但市民平日可以留意鄰居會否有吵鬧聲音。「如有鄰居好多日冇出街,撳一下門鐘,都叫行出第一步。」

她認為,社福機構目前需要多作外展,大力宣傳,如派單張入信箱或座頭。「有啲有照顧者都未必知自己係有需要援助的照顧者,社福機構應主動出撃搵佢地出嚟。」

她指,最重要是大眾的警覺性,大眾不知道有這些服務,例如社福熱線等,令他們陷入無助的困境,認為自己別無選擇,造成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