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又三八, 國際婦女節就到了,各位照顧者,面對第五波疫情,大家過得好嗎?
婦女作為重要的家庭照顧者,面對各種壓力及挑戰,婦女仍然願意放下自己,默默地以既堅強又溫柔的方式照料自己的家庭,但我們又有沒有關心過家中的「她」?
適逢國際婦女節,今年我們的主題是「以愛之名」,婦女一直承擔起照顧責任,同時往往放低自己去成就身邊的子女及家人,就是因為對被照顧者的愛,讓她們付出一切去照顧身邊人。我們希望透過今年的主題,除了愛子女、愛家庭以外,亦寓意照顧者們要好好愛自己,成就與眾不同的自己。
今年我們收集了10個作為兒童照顧者故事,分別代表着不同階段的照顧者歷程,她們透過相片及藝術品表達他們的故事、me time及內心想法及訴求。我們將會以線上展覽讓大家一同經歷她們的故事,繼續以愛關懷照顧者的需要。
【以愛之名 - 尋覓照顧與自我的空間】
詠珊是一位新手媽媽,生活因為新生命的誕生而有所改變,但她很慶幸女兒的出現,讓她和她的家庭帶來了一個新開始。因為要照顧女兒的關係,詠珊與很多的婦女一樣,辭去了全職工作,不過詠珊得到了丈夫支持及協助,讓她可以把照顧及工作時間表好好分配,慢慢地探索可以兼容照顧與職業發展的道路。
詠珊很喜歡與女兒一齊做瑜伽,讓彼此與身邊的環境連結,珍惜與女兒相處的時光。於是詠珊將這個快樂時光轉為職業,成為一個瑜伽導師,創造了她可以兼顧家庭與關顧自己的空間。雖然有擔心當小朋友返學後會很難兼顧,但她願意與女兒一起成長。
或許我們都期待新生命的出現,由愛開始期待與她與他一同遊歷大千世界,但慢慢地這種愛夾雜了責任、成為了壓力,最後壓迫了自己。在照顧的歷程上,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像詠珊一樣,思考可以繼續以愛滋養自己的方式,愛護身邊的每一位。
【以愛之名 - 走出「照顧」的輪迴】
20多歲的Aki 是一位年輕媽媽,作為家中主要照顧者,她要負責打理所有家務及照顧女兒。每天都「輪迴」在不同的照顧工作與衝突之中,一刻鐘的時間都沒有留給自己。陪伴網課、煮飯、洗衫的家頭細務都是由Aki一手包辦,但她的付出得不到一點的肯定,換來的卻是各種指責與漫罵,身邊人加諸的各種期待亦讓Aki很無助與委屈。
有時候,她也會想求助其他人,但也無從入手,因為「照顧」好像就是自己理所當然的責任。但Aki從不後悔成為一個照顧者,只是她很想很想走出這一個名為「照顧」的籠牢,多一點發展自己,多一點認識自己。
沒有人是天生的照顧者,女性亦不是必然的照顧者,如果社會有多一點的照顧者支援,給予她們多一點空間與機會,讓她們可以由「照顧責任」的輪迴中走出來,或許像Aki的無助與委屈也會不再出現。
【以愛之名 - 愛的責任】
來自單親家庭的陳媽媽,育有一個就讀小六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因無法外出工作而要領取綜援。兒子因為自閉症,不擅與他人相處,情緒波動較大,而在疫情兩年的影響下,使兒子的症狀更加嚴重,亦令陳媽媽與兒子的衝突頻生,令她感到氣憤與困擾。
陳媽媽感到壓力沉重,既要處理其他人對兒子的投訴,又要擔心兒子的發展成長。然而,兒子往往不懂自己的苦心,陳媽媽記得一次兒子抱怨道:「其他媽咪唔咁惡」、「其他人媽咪唔似得你咁」,兒子的比較讓她感到痛心。不過她知道這都是兒子的「意氣說話」,無論如何自己都會用最愛去包容及照顧他,可能就是愛的責任,讓她覺得要與自己一同成長,她希望通過讀書提升自己的知識、思考,裝備自己讓自己可以更好地照顧、教育小朋友,但她知道要達成目標需要很多幫助,但她仍會努力去嘗試。
照顧者會背負很多的照顧責任,這些可以是愛的責任,亦可以是重擔。我們都很習慣地認為只有自己才會是懂得被照顧者的日常,久而久之可能就背上了很多的重擔,令自己窒息,不如適度地放鬆,可能妳可以找到一個的路向。
【以愛之名 - 習慣被遺忘】
Lemon K形容自己是一生的照顧者,由小時候照顧弟妹,到辛勞養大三個子女成人,再照顧身邊長者至百年歸老,Lemon K有豐富的照顧經歷。在第一個女兒出生後便再沒有從事全職工作,面對第二個女兒與第三個女兒誕生,身邊長輩開始老去,照顧壓力倍增。加上,家庭經濟壓力亦令Lemon K與丈夫關係變差,負面情緒無從宣洩,讓她甚至開口對女兒說「不想要你」。
Lemon K還記得有一次細女問:「除了照顧,有什麼是妳想做的?」細女一個簡單的問題,讓Lemon K陷入沉思,原來自己不曾為自己打算,習慣遺忘了自己。隨著時日流逝,需要照顧的家人漸漸離開,原本的照顧重擔好像一下子鬆綁了。Lemon K慢慢嘗試尋找自己的興趣,關心自己,去享受喜歡的食物,與好朋友一齊分享喜悅,讓她更有力氣的去照顧人。或許是在照顧歷程上的覺悟,她學會了珍惜自己。
有人說「照顧是一個自我被蠶食的過程」,很多時照顧者會把很多的心力、注意力放在被照顧者的身上,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但Lemon K的故事卻讓我們知道,先珍惜自己,照顧自己,才可以更好的照顧身邊人。
【以愛之名 – 從全職照顧的戰場中發現美麗的風光】
Ada(化名)在小學時認識她的丈夫,婚後選擇放下自己的工作,投身成為全職照顧者,照顧三名子女。
過去在內地就讀師範大學,工作上亦前途無限。在工作場所上,獲她得掌聲與讚賞,更幸運的是得到一班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幫助和支持。為了照顧孩子,Ada選擇在事業發展高峰中急流勇退,回到瑣碎吵鬧的家庭主婦生活,對她來說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除了一日三餐,跟進三個孩子學業,還要與同住的家公合作,她每天都在沒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作戰,精疲力盡。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工作的優點都變成為損害家庭關係的缺點,果斷變成強勢,守時變成催促,效率變成壓迫,每天在與家人、孩子拉扯。
Ada在拉扯感到痛苦,及後得到信仰及其他社工朋友支援,學會靜下來沉澱自己,明白放下自己的執著、自己的想法,不再將所有東西緊握手中不放,多聆聽及體諒家人及子女,用愛擁抱子女及家人。回望過去,她發現走過了不少迂迴崎嶇的道路,現在卻有著不同的心情,只要心存昐望,定必有曙光,所謂「人生處處有彎路,彎路處處有風景」,現在社區照顧者支援資訊或未能接觸到更多姊妹,只要能善用現有的資源服務,把握每一個培訓機會讓自己成長,再艱難的照顧生活中亦有著美麗的風光。在任何難關時都要對生活有所期昐,以愛溫暖自己及他人。
【以愛之名 - 單親兒童照顧者】
阿君(化名)有一個小學5年級的女兒。來自單親家庭的阿君只能依靠散工及家人接濟度日,忍受著貧窮與照顧的雙重壓力。由於阿君的不安令她對於其他人及其他環境都很不放心,加上與家人關係不是特別好,無法把女兒交予別人照顧。
兩年來,疫情不斷,女兒的網課已成為了阿君的「 煉獄」,不斷花錢買電話卡讓女兒可以上網學習,有時甚至要到快餐店繼續借用免費網絡。對於一個單親貧窮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很大的額外支出,加上,女兒上網課需要使用阿君的電話,亦令到阿君只能長期陪伴女兒,作一個伴讀書僮。疫情下的生活令阿君倍感壓迫,有時候她也想把女兒暫時放下,讓自己可以外出進修及工作,以幫補家計,何奈對於一個單親的兒童照顧者而言,缺少了社會的支援下,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事。
作為兒童照顧者,本來就要面對不少的照顧壓力,再加上單親貧窮,可算是更百上加斤。其實阿君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社區仍有很多需要社會伸出援手的弱勢社群,好好關心身邊的照顧者,讓她們都可以感受多真摯的溫暖。
【以愛之名 - 打破照顧者的牆壁】
畢業照顧者Jenny,作為家中幼女及前玩具設計師,曾有著廣闊的空間去「任性」。婚後誕下一子一女,在女兒入讀小學後便辭去設計師職位,成為了全職照顧者。排山而來的照顧工作令當時的Jenny壓力很大。
但Jenny 並沒有因此而被打垮,反而想辦法令丈夫一同分擔照顧工作與責任,為自己爭取。當子女都長大後,她亦終於可以放下照顧工作,發展自己畢生的夢想,更希望可以擁有自己藝術工作室。
我們都可以像 Jenny 一樣打破自己作為照顧者的牆壁,到周圍看看,透過藝術照亮自己,感動世界,或許妳也可以找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以愛之名 – 照顧者的Me Time時光】
作為全職照顧者的阿如(化名)在15年前曾在一間貿易公司任袐書、市場調查等崗位,後來因照顧子女而放棄全職工作,投身家庭主婦,照料家中大小。現時已經重投職場的阿如選擇在一家社福機構任半職工作員。
她認為自己從來沒有放下照顧者的責任,過去要全神貫注照顧子女,即使子女長大後仍有責任照顧家人的起居飲食。以往,阿如會因照顧家中大小而忙得喘不過氣,反而很響往過去工作的時光,享受工作環境與同事的互動,覺得這才是自己的 me time。家人的分擔對阿如來說十分重要,當家人能夠好好分工就能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即使人人對家庭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沒有什麼是愛與溝通處理不了的。過去能夠作為子女成長的見證者當然是十分值得,現在回想如果有一個機會回到15年前,阿如或許會聘用外傭,讓自己能繼續半職工作,半職照顧子女。
其實照顧者不單單只有照顧工作,照顧者都可以有自己的需要,阿如的需要就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而這一個空間就是她的工作。作為照顧者的妳,曾幾何時想過自己的需要?不如今日就過一下自己的 me time 吧!
【以愛之名 – 逆流而上也總需要有被扶持的時刻】
阿J(化名)作為10年SEN的照顧者,兩位小朋友的成長需要一直是她的最操心的事情,年復年的照顧心力卻面對社會上對SEN群組的不友善,令她有很重的無力感。還記得在幼稚園的時候阿J很害怕接小朋友放學,因為幼稚園老師總會要求她要好好教導小朋友,甚至提議帶小朋友去進行SEN評估。種種的字句令阿J十分難受,難受不只在於自己的小朋友給人如此評價,更難受的是她苦無對策,讓阿J倍感無奈,難堪與無力。在這個經歷的背後,是當社會不同的地方把照顧責任個人化至照顧者的一個人身上,照顧者感受到的是一種多麼沉重,無力亦乏力的感覺。
面對自己百感交雜的情緖,對小朋友的擔憂,生活的壓力,社會對照顧者的責任個人化而至對SEN的污名化,其路之崎嶇,無力感時時刻刻伴隨她的生活中,很努力的堅持,卻找不到出路,亦沒有可以宣洩情緒的出口。慶幸成為全職照顧者前,阿J在社福機構工作,因而了解到不同的社區資源,幫忙分擔沉重的照顧工作。阿J亦慢慢認識到家庭成員分工的重要性,亦明白照顧責任其實不一定要集中在自己身上。今天阿J是協會倡議小組的成員之一,她不單單樂於將自己的經歷與經驗與同路人分享,互相扶持,亦積極就照顧者的需要發聲,提出以「照顧者」為主題的休閑設施,藉此在社區中可以有更多互相幫助和理解照顧者的空間。
回望過去照顧歷程,她從不後悔作為照顧者,能見證自己的小孩成長雖然有辛酸的時候,但當中的是小朋友快樂成長的恩慰和喜悅支持她一步一步走過來。阿J希望當初在照顧的路上有多幾雙手伸出來,輕輕的扶一扶她,說些支持的話,包容及理解,或許當時作為照顧者的她就沒有那麼迷惘,無力和憂慮。現在的她希望在疫情好轉後,待小朋友可以回復全日制面授上課,可以找一份全職工作,亦找個機會重拾當初自己的初心 – 在香港修讀社工,學習如何做好幫助人的工作。
面對自己百感交雜的情緖,對小朋友的擔憂,生活的壓力,社會對照顧者的責任個人化而至對SEN的污名化,其路之崎嶇,無力感時時刻刻伴隨她的生活中,很努力的堅持,卻找不到出路,亦沒有可以宣洩情緒的出口。慶幸成為全職照顧者前,阿J在社福機構工作,因而了解到不同的社區資源,幫忙分擔沉重的照顧工作。阿J亦慢慢認識到家庭成員分工的重要性,亦明白照顧責任其實不一定要集中在自己身上。今天阿J是協會倡議小組的成員之一,她不單單樂於將自己的經歷與經驗與同路人分享,互相扶持,亦積極就照顧者的需要發聲,提出以「照顧者」為主題的休閑設施,藉此在社區中可以有更多互相幫助和理解照顧者的空間。
回望過去照顧歷程,她從不後悔作為照顧者,能見證自己的小孩成長雖然有辛酸的時候,但當中的是小朋友快樂成長的恩慰和喜悅支持她一步一步走過來。阿J希望當初在照顧的路上有多幾雙手伸出來,輕輕的扶一扶她,說些支持的話,包容及理解,或許當時作為照顧者的她就沒有那麼迷惘,無力和憂慮。現在的她希望在疫情好轉後,待小朋友可以回復全日制面授上課,可以找一份全職工作,亦找個機會重拾當初自己的初心 – 在香港修讀社工,學習如何做好幫助人的工作。
【以愛之名 – 平衡照顧者的生活】
阿琪(化名)是兩位小朋友的媽媽,另外亦要照顧一個年長的母親。單親家庭的她肩負起子女起居飲食、教育成長的責任,更要在母親不適時照顧她就醫。她形容照顧苦境難以為外人所道,女兒總會在做功課時坐不定,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亦不聽自己話,令她感到沮喪及無助。
當情緒繃緊時,阿琪幸好有朋友及母親幫忙,為自己減輕一下壓力。當自己有點情緒時,她會選擇去做運動暫時抽離照顧者的身份,將不快發洩出來。近年她亦學會烹煮咖啡,由煲水、準備器具、沖煮,整個過程讓自己全神貫注,看著沖煮的過程,聞到咖啡發出的香氣,及品嘗咖啡,讓自己忘卻苦惱煩憂。
作為照顧者,阿琪失去最多的是自己的休息時間,雖然和子女一起的時光是幸福的,但的確讓自己很疲憊,所以照顧者要好好平衡自己的心態與情緒。現時,阿琪最寄望能夠讓子女外出學習,讓自己的教導壓力能減輕一點。如果有機會,她希望成為一名咖啡師,為自己多作更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