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影響每人的生活,令不少的身心靈健康造成壓力。很多時婦女都被視作為主要照顧者,疫情下她們的照顧壓力倍增,更要擔心自己健康、家庭及經濟狀況,令婦女壓力百上加斤。研討會議 - 性別視覺下的公共衛生新常態就由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韓鈴博士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哲學碩士生黃嘉晞女士主持有關疫情下的新常態對婦女的身心靈構成什麼的影響,社會各界又可以如何承托婦女精神健康。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教授熊淑茹博士以護理學的角度分享香港女性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心理和生活狀態,發現疫情期間婦女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照顧者角色疲倦、婚姻及親子關係問題及環境衞生問題。
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暨副系主任陳凱欣博士則以社會學的角度與參與者分享與本會在南區進行的婦女身心健康調查結果,發現南區婦女除了上述的影響因素以外,亦會受社區更新、地區重建影響,同時社區資源、朋輩資源對婦女而言是相當重要。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賽馬會華富中心單位主管劉淑麗女士分享自己在前線服務的經驗及觀察,發現有不少婦女都未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壓力已經到達臨界點,因此服務時更需要引入性別角度,讓婦女放鬆身心狀態,並反思個人及社會對婦女的定型及迷思,令她們能尋找自我意義,為自己著想。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暨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名譽會長林翠華教授在各個發言中亦引入不少專業意見及機構服務的經驗,婦女面對沉重壓力,更需要支援婦女的喘息需要,同時透過服務建立婦女或照顧者支援平台,連結更多朋輩或社區需要,尋找社區有需要的婦女,支援她們的實際及情緒需要。